鑄鋼件在未徹底凝結前,不能搬動鑄件,也禁絕在600℃以上噴水強冷。鑄件一般經天然冷卻2-3小時后進行清件。
(一)作業流程
整理鑄件外表、型腔廢砂→氣割鑄件澆口、冒口、毛刺→再次整理鑄件殘砂→焊補鑄件→打磨鑄件→質量檢驗
(二)操作方法及質量標準
1、預備作業
依照要求佩戴好勞保用品,并對作業環境進行安全承認;預備好所用機器設備和東西,并仔細查看,確保機器設備、東西完好,能正常、安全運轉和運用。
2、正常操作
(1)使用風鎬或水清砂機進行鑄件廢砂整理。
(2)鑄件廢砂整理結束,依照《氣割安全技能操作規程》操作割槍,切開鑄件澆口、冒口、飛邊、毛刺。
(3)鑄件切開結束,符合要求。依照《電焊工安全技能操作規程》操作電焊機,對鑄件殘損部位進行焊補,確保鑄件完好。
(4)焊補結束,復合工藝要求。使用砂輪機對鑄件切開、焊補等部位進行打磨處理,確保切開部位和焊補部位光亮、平坦。
(5)打磨結束,進行檢驗,預備熱處理
鑄鋼件生產中澆注工藝操作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修改
澆注工藝是鑄鋼件整個生產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,假如該環節沒有處理妥當鑄造出合格的鑄鋼件很困難,因此在鑄鋼件生產中,應該嚴格依照要求來進行澆注環節各項操作。
首要,在澆注前企業應該做足預備作業,以確保后續的澆注操作可以順利進行。澆注前預備作業包括:a. 整理澆注場所,確保澆注流程安全順利完成。b. 查看澆包的修補質量、烘干預熱狀況及運輸與傾轉組織的靈活性和可靠牲;c. 了解澆注合金的品種,估算待澆注鑄型的數量和所需金屬液的重量,防止澆注中存在金屬液不足、鑄型數量不行的現象。
為了取得合格的鑄鋼件,嚴格控制澆注溫度、澆注速度,嚴格恪守澆注操作規程很要害。
(1)就澆注溫度而言,澆注溫度對鑄件質量影響很大,應該依據合金品種、鑄件結構和鑄型特色斷定合理的澆注溫度規模。依據碳鋼的型號挑選合理的澆注溫度,一般澆注溫度在1540-1580℃(澆包內鋼水溫度)之間。
(2)就澆注速度而言,在確保型腔內的氣體排出順利的條件下,對要求一起凝結的鑄件可選用較高澆注速度,對要求完成次序凝結的鑄件,盡可能選用較低的澆注速度。
(3)就澆注操作要求而言一般需求依照以下幾點來恪守:a.澆注大、中型鑄鋼件,鋼水要在鋼包內靜置1-2min冷靜后進行澆注。b. 澆注后待鑄件凝結結束,要及時卸除壓鐵和箱卡,以削減鑄件縮短阻力,防止鑄件發生裂紋缺陷。
上一信息:環保稅征收有關問題
下一信息:如何防治鑄鋼件增碳中的缺陷